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玄宗时期,诏敕应该由所有的宰相共同署名,值事宰相签署后,还要历抵其他宰相府第去签署。肃宗时,“许令直事者一人,假署同列之名以进,遂为故事”。德宗继位后,废除假署代名制,后又改宰相一日一值守,但宰相不能有连续的掌权时间。这些举措有利于
A.防范宰相专权擅政B.避免行政决策失误
C.提高中枢决策效率D.扩大中书省的权力
2022-03-23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鼎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西周时期规定庶人没有资格用鼎陪葬,但是到了春秋晚期,很多庶人的墓葬中出现了用陶鼎陪葬的现象。这反映了春秋晚期
A.庶人政治地位提高B.礼制的约束力减弱
C.制陶工艺水平进步D.迷信色彩更加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中,县、乡一级的正式官员是县令和乡啬夫。但《里耶秦简》中却记载秦统一后在东方六国的故地大量使用了守丞,乡守这种临时性的代理官员。这说明秦朝
A.地方官员权力被削弱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尊重东方六国的传统D.官僚制度尚不完善
2021-05-14更新 | 1101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5 . 周初,各诸侯受封的土地并不多,但很多诸侯国都通过“并国”“开地”,吸纳周边异姓异族部落,逐渐扩大疆域。这一过程
A.扩大了周文化的认同范围B.阻碍了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C.表明诸侯的权力已经失控D.破坏了分封制的政治架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明朝内阁阁臣的品秩与职责变化状况。据此可知
时间阁臣品秩阁臣职责
明成祖五品讨论朝廷重大机务,供皇帝参考
明仁宗三品草拟皇帝诏令,有票拟之责
明英宗二品内阁首辅权力较大

A.君主专制逐渐削弱B.内阁取得了决策权
C.内阁性质发生改变D.内阁地位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睡虎地秦简《语书》中论及“良吏”的判定标准:其一,明法律令;其二,人臣之忠。这种判定标准最能说明秦朝(     
A.治理国家遵循以法治国B.以品行作为选官标准
C.官员评价服务专制统治D.重视官员的法律素养
9 . 西周统治者基本上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想,把“天"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但是改朝换代 的政治现实,又使他们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由此可见,西周的统治者
A.具有一定的民本理念B.对自然现象格外关注
C.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重视宣扬“君权神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