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
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
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2 . 史料一 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华夷一家”、“并包兼育”。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啮臂盟,世服属无贰”。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隆庆和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二 清朝一改明代与各教派首领等距离联系的政策,选择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政策。……清初面对统一全国的诸多严峻形势,承认了蒙古固始汗与五世达赖联合治理西藏的事实。1721年春,清政府分析当时形势,反思“以蒙治藏”的政策后,改革西藏行政体制,采取噶伦(藏语音译,意为发布命令的官员)共同掌政的制度。噶伦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联合掌权。从此清朝中央政府不再在西藏册封蒙古汗王掌政。……随着噶伦制的推行,清政府逐渐认识到,设置诸多噶伦,易造成彼此间权力之争。……清政府于1751颁行《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首次正式规定了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清政府又于1727年(雍正五年)派内阁大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驻扎西藏,派驻藏大臣遂成定制。……乾隆时期又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将转世灵童的认定置于驻藏大臣的监督之下。……1718年至1720年间,清军兵分两路入藏,驱逐准噶尔。随后清政府留军两千驻防。1721年再由云南、四川各调500名兵丁入藏。

——摘编自曹利华《明清两朝之治藏政策及其历史必然性》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得以形成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特点。分析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影响。
2022-10-01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
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
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
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
2019-01-28更新 | 603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2017-10-26更新 | 9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5 . 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郡县制B.宗法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020-02-11更新 | 43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府)县二级,后为路、州(府)县三级。全国始为十五路,历相继分西川等路为两路,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级路全盛时有26路、30普通府、254州、1231个县。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A.体现了两宋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地方的防务力量
C.提升了京畿地区的地位D.完善了政府的层级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
8 . 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表明“五花判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哲宗时期(1086年),开始设立“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宁宗时,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立班在正宰相的丞相之上。度宗时,贾似道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独揽军政大权。这些做法
A.有利于完善监察制度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D.剥夺了宰相行政权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革

材料一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极其蜕变》

材料二   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因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

——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材料三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代。唐代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唐代考议,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科举制度发生的变化并评价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