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B.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2022-05-18更新 | 1505次组卷 | 3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皇帝有6玺,隋以后皇帝的玉玺增加到了8个,明代的皇帝用印不仅从隋、唐宋时期的八玺激增到24个,而且在文书制度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集权强化B.行政效率提高C.政治制度成熟D.官僚机构僵化
2022-04-24更新 | 1490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难点02 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人认为天命素定,但周公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明确意识到“天命靡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思想在周公那里被上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并较为理性地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而是根据王者的“德行”而转移的。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     
A.否定了夏商君主的治理效果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C.意在确立周朝统治的合法性D.使民本思想贯穿于周朝始终
4 . 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5 . 宋代建国初期因袭唐代宰相独立判事使用堂帖的旧制,后宋太祖因“赵韩王在中书,权任颇重,故当时以谓堂帖势力重于敕命,寻有诏禁止”。宋太祖这一措施(  )
A.缓和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降低了朝廷的权威
C.导致中枢权力争夺的激烈D.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2023-10-24更新 | 649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2(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6 . 下表是两汉史书中手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内容出处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满足指标),不合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桓宽《盐铁论》
“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山阳、东郡、汝南皆为郡县名称)班固《汉书》
“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通“价”)或强令民卖买之。”司马迁《史记》
上述史料主要反映了汉代(     
A.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B.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D.私营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
7 . 古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经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观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以后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信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出土于甘肃威武的木简有文载:制诏御史曰“高皇帝以来至本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始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市卖复毋所与。”“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注:汉低级官职),入宫廷不趋……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

——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物王杖简

材料二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范晔(南朝)《后汉书·礼仪志》

材料三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及刺史两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举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下,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续汉书·百官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价值上的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代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2-08更新 | 701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8 . 在《中国古代职官》一书中有这样的总结,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而在新旧《唐书》中记载的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A.维护了儒学主导地位B.消除了阶层流动限制
C.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D.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
2023-10-26更新 | 67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017-08-04更新 | 6237次组卷 | 96卷引用:重难点20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4-03-19更新 | 57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