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社会事务主要靠习惯法来调节解决,贵族经常地任意解释,使得法律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平民选出的保民官的一再努力下,贵族平民“终于达成协议”。这是由贵族和平民以过去的习惯法为基础共同制定的成文法,内容包括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等。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十二铜表法》制订的背景,并概括其特征。
2 . “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着近代劳工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1)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2)它是唯一的法律,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
3)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孟德斯鸠1)在民主政体下……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制定法律……获得自由。
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方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
3)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理性

——摘自西塞罗《论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4605起,1842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

材料三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动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西塞罗的法学说思想。联系孟德斯鸠的法学观点,说明西塞罗这些主张在近代立法思想中的体现。据此,分别指出西塞罗、孟德斯鸠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当局因此在立法领域采取的努力?
(3)简要写出罗斯福劳工立法的过程与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劳工立法在经济领域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意义。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公元前800年便已修建,但一度被入侵的波斯人摧毁,到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公元前449)胜利,是否重建卫城这一问题摆在了伯里克利面前。但这项宏伟计划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必须经过公民大会的批准。

——摘编自周冉《雅典卫城:诸神杰作的当代命运》


材料二   10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民族节日尤其是那些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大会,都对古希腊的社会、宗教和文学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还促进了交流和贸易……与此同时,它们还让人们的行为举止变得温和,将人们的思想从建立军功中抽离出来,让国家从战争中获得喘息……通过所有这些方式,尽管他们从未将所有的城邦联合起来形成政治统一,但是他们却将社会、智识和宗教生活深深地印上了共同的特征。

——【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


(1)指出材料一图中代表雅典卫城遗址的序号。结合所学,分析伯里克利时代卫城重建“必须经过公民大会批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社会的作用。并结合所学,指出奥林匹亚遗址的历史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产生的(A),不仅是把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同时它还是平民和世族贵族政治斗争所达成的妥协。对平民而言该法律可防止世族贵族对自身的加害,对世族贵族而言则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为。该法律对构建平衡的罗马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陈可风《罗马共和宪政研究》

材料二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颜钧《颜钧集》卷5《箴言六章》


(1)写出材料一A处所对应的法律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构建平衡的罗马政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统治者的治理方略。这一治理方略也是中华法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并说明《大明律例》“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意义。
2022-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二: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罗马法对罗马和后世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罗马帝国作为“国家”组织走向了尾声,但罗马法却陆续铸造了很多欧陆国家的民法体系。从葡萄牙到俄罗斯,然后从欧洲大陆出发,又塑造了整个拉美法律传统。随后在19世纪末,德国法学理论的重要影响达至日本。因此,罗马法继续在各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中存续。……几十年前,罗马法在中国开始落地发芽,中国民事立法也是罗马法穿越千年时光,跨越陆地海洋得以延续的非凡景象。

——摘编自黄美玲《法律帝国的崛起》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此前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国家市场经济已经确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时期。这是编纂民法典的客观成熟条件。

——刘世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与指导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罗马法件的最高成就,并列举西方延续罗马法的重大成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并概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1-11-16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源流传统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夏变夷”(编者注: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的模式,其结果是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超稳定结构,形成了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它呈现为一种融合更新的模式,其特点就是通过不同文化的“杂交”和相互否定而产生出新的文化性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整个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和自我超越,形成了一种超越的浪漫精神。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材料二   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享誉世界,对当今法律的影响是任何其它古代法都难以比拟的。现代西方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借鉴和吸收罗马法的精华。法国人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的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

——摘编自《管中窥豹——以法国民法典为视角谈罗马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源流传统上的差异,结合所学,以唐朝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古罗马的建筑特色为例说明这种差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精华”之处,结合所知识,概括罗马法在人类政治文明中的价值,并指出近代法国人在借鉴罗马法的精华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立法成果。
2021-05-1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罗马帝国与元帝国都是当时疆域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项目罗马帝国元帝国
地方
制度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法律
建设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成吉思汉时代……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和元朝法律形成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并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