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材料二   在全国抗战初期的大发展中增加了70余万新党员。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1941年前后,抗日斗争形势变化较小,党内已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党普遍整风从1942年春开始……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他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座谈会后,文艺界进行了认真的整风学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三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产生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文艺工作的认识。
3 . 中国传统木版画基本手法是线描,根据地民间画家吴劳创作于1942年的《民兵》(下图)就是单线条木版画,简单勾画了四个走在田间的民兵,远处有大部队在前进。该作品反映了(     
A.人民群众成长为抗战主力B.中国传统绘画世俗化趋势
C.艺术之美服务于统一战线D.艺术创作根植于社会生活
2023-02-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
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7 . 19世纪60年代后,烟台的外贸经济迅速繁荣,一时成为“北方的贸易中心”。20世纪初,由烟台进出口货物多改为从威海出入,威海“一时商业骤盛,市面顿呈生气”;与此同时,青岛也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烟台的贸易中心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B.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关税主权的部分恢复
8 . 近年来国际史学界重新界定了二战的起点,其中有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抗战的意义得到了重新认识B.九一八事变是二战开始的标志
C.二战经历了由局部到全球的过程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     
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
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清王朝曾将西餐刀叉视为“野蛮杀伐”的饮食符号,认为吃西餐的洋人“未开化”,而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在颐和园设宴招待各国公使夫人时,宴会食物“全是中国式的,但是也预备了刀叉供来宾随意使用”。上述变化反映了当时(     
A.清朝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B.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发生动摇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