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的书记是(     
A.李大钊B.董必武C.陈独秀D.毛泽东
2 . 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D.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2023-12-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4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D.废除封建帝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       
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B.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6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议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表述(     
A.认为中共在当时亟待开展整风运动
B.否认我党历史上纠正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做法
C.表明万里长征就是彻底的民主革命
D.是适应革命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议会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织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织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       
A.鸦片走私已取代棉纺织品贸易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
C.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8 . 台湾人民“骤闻之,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绅民联名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黄埔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尤其是中心城市武汉)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颗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首义之城”的变与不变》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首义的时间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10 .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材料二

维新派代表刊物革命派代表刊物

材料三

《井冈山会师》(油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场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进行的政治实践。
(3)材料三反映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