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即便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活动。”“时代发展潮流”表现在(     
A.确立了政治民主化方向B.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2 .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了国会选举。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中,国民党占54.5%,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占25.2%;众议院中,国民党占60.4%,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占20.6%。这表明国民党在当时(     
A.用法律武器捍卫民主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成为社会进步总代表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A.三民主义的指导B.土地革命的开展
C.国共合作的建立D.共产国际的援助
4 .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023-06-21更新 | 6273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宏志班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1937年1月3日,《纽约时报》评论到:“证明了中国的团结是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的……中国向日本证明了‘分裂再击溃’的计划并不是一条可以轻易征服中国的道路。”这一评论(   
A.肯定了西安事变的作用B.孤立和自保的色彩浓厚
C.对日本侵华发出了预警D.希望美国介入远东战争
8 . 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地契约,“使农民站在合法和有理地位”。这一指示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B.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抗日战争促使了土地政策调整
D.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9 . 朝鲜人金若山在《告朝鲜国内革命同志书》一文中,赞颂中华民族:一是有伟大的团结力量;二是有伟大的牺牲精神;三是有伟大的动员力量。这一评论是基于(     
A.国民革命的历史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C.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