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战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间项目数目
至1940年抗日救亡团体2000多个
至1940年捐献物资217架飞机,坦克27辆,卡车数百辆
至1940年捐献医药物资救护车1000多辆,输血1750立方公升,药物无数
1937——1941年侨汇55.7亿元(法币)
1937—1945年捐款50亿元(法币)
1937—1945年购买政府国债11亿元(法币)
1937——1945年回国参军参战4万余人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华侨捐献是抗战物资的主要来源B.追求民族复兴是华侨援助的动力
C.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物资保障D.民族空前团结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蒋廷黻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样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段话中体现了他观察历史现象的主要思想方法是(     
A.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B.以主观认识代替客观事实
C.在特定历史背景中解释历史D.以平民阶层视角观察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重要历史进程的示意图。对这一进程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力量
C.人民军队的基干力量实现了战略转移
D.“和平建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4 . 193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此前的调查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偏于农村而不注意城市,以致许多同志对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这二者的策略始终模糊。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C.调整党的工作中心D.改变新民主主义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人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军的热潮。第一次是在“七七”事变后,大批海外华裔青年奔赴正面战场;第二次是在广州、武汉沦陷后,大批海外华裔青年奔赴广大的敌后战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这一变化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援中国的抗日
C.人民战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地位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解体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7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3次组卷 | 6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八路军发饷数目,始终根据三个师(4.5万人)每月发给军饷法币63万元,在此后几年中略有增加,但拨付给八路军的军饷总数一直没超过75万元。这既没有考虑到八路军人数的增加部分,更没有考虑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已经开辟了敌后战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破裂
C.国民党害怕人民力量的发展壮大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9 . 如图所示是历史上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则文献。据此,判断该文献最有可能是
A.“八一宣言”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家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家统治是依赖政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一蹴而成的,政治制度建设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分别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