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1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1931年2月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这些规定有利于(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积极性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
C.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D.推动全国农业发展巩固人民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中是1941年晋冀豫边区的涉县、林县和磁武等县的25个村庄选出的村代表人数及比例。这一选举结果(        
成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
村代表人数6 人53 人96 人126 人
占村民总数的比例2.3%18.8%34.1%44.8%

A.有利于团结抗日力量B.促使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C.减轻了农村封建剥削D.推动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B.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D.揭开了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的财物要收归国库。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2023-03-28更新 | 297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2020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曾、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历史在这里交汇。当时的中国,风雨如磐,列强蹂躏。然而,却有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承担起了国家的兴亡之责。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他们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CP)。在他们的书信中,出现了“00000——这不是密码,而代表共产主义者’”

——摘编自罗平汉《党史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在这里交汇”的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023-03-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       
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
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023-03-05更新 | 369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06次组卷 | 48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1935年后,《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和《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明确规定对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没收之后,仍给予“耕种份地”与生产工具;对富农的自耕土地及多余的生产工具等不没收。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说明(     
A.抗日力量走向团结B.错误思想已经清除
C.国内矛盾开始变化D.土地政策逐步完善
2023-02-27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任务迫在眉睫B.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极其艰巨
C.袁世凯对外卖国的丑恶嘴脸D.帝国主义“以华治华”策略得以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