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仅体现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反映了世界各国的人心向背和时代潮流。

材料一   下表为表决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投票情况

国家投票情况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美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据《联合国数字图书馆》整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严正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20世纪50年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中国适时调整对策,把同外国建交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紧密联系,出席日内瓦会议等一系列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对外交往。不仅在国际舆论中博得普遍赞誉,更是打开了和西方国家扩大接触的局面。随着新中国外交的开展和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加,赞成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票数逐年增加。美国侵朝战争失败后,加紧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活动,中国在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场合阐述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中国着眼大局,历时15年,中美双方会谈136次,逐步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中国的长期努力,使联合国内支持中国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新中国22年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金朝晖《周恩来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美日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态度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从1949年至1971年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成果的因素。
2022-02-25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模拟历史试题(B卷)
2 . 1970年,第三世界不结盟国家元首会议,集体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归联合国,1971年上半年中国同15个国家建交,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回归联合国是大势所趋了。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举足轻重力量B.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C.中美关系调整影响到国际形势D.一边倒方针联合了不结盟国家
3 .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这场会议上,中国致力于
A.推广“求同存异”外交方针B.削弱美国的霸权政策
C.缓和东南亚地区紧张局势D.支援不结盟运动
2022-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196019751985三个年份的1~3月《人民日报》对美国政府报道(单位:件)的分类统计。

时间积极报道消极报道中性报道总计
中美关系缓和196033
19752810
1985331649
中美关系紧张19602828
1975
198511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系19602074211
197548250
198523104127
国内政治和政策196019120
197533
198551621
政府报道(总计)196002548262
19752511063
19853329136198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美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1993-2014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以及地区分布示意图。由此可见,中国
A.积极推动区域合作B.重在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C.全方位的新型外交D.成为主导全世界的力量
2022-02-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据此可知,新中国外交
A.放弃“一边倒”方针B.开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密切合作
C.与西方处于敌对状态D.广泛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8 . 日内瓦会议期间,面对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中国代表团发言人主动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就朝鲜战争被押人员问题与美国举行直接谈判。其后,中美双方利用日内瓦会议的间隙举行了四次会谈。中国代表团的举动
A.摆脱了意识形态影响B.传达了中美建交的意向
C.体现了大国外交风范D.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2022-0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元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9 . 2021年5月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致辞并表示,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这反映出中国(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
C.对区域集团倡议的积极响应D.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坚定地与苏联、北越站在一起,支持北越的正义要求。同时,在各方分歧难以化解,谈判面临破裂的情况下,积极同双方代表进行沟通,最终使双方分歧得到调和,并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这反映了新中国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B.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