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问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新的政策。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统治者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概括其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配套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除此之外,元朝在行省之下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上还推行什么措施?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积极意义?
2020-03-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9年,一场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吸引了多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及华侨华人到场观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殷墟甲骨文的内容涉及晚商时期的自然生态、政治制度、经济生产、外交征伐,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证实的信史时代。甲骨文中多有象形、会意文字,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它还记录了当时自然灾害、天文现象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摘编自宋镇豪《甲骨文研究的继往开来》

材料二 1928年前,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十万片以上,已有数万片甲骨流散世界各地。这些非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1928年到1937年由于军阀混战和匪患不断,国民政府断断续续进行十五次发掘,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日本学者在当地发掘甲骨及其他文物,并将其所得运往日本。

——摘编自人民网《甲骨文:唤醒沉睡文明》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甲骨文研究始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国家在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就把《甲骨文合集》的编辑撰写列为历史学科重点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把甲骨文研究提高到与中华优秀文化体系构建相关的战略高度。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摘编自宋镇豪《甲骨文研究的继往开来》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简析甲骨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朝政治制度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现代甲骨文研究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2020-05-1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020-05-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 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 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 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5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概括该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在地方采取的不同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矫秦县之失策”的危害。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6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于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式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大居正之制度”与“安宁之术”分别是哪一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上述制度的各自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在管辖范围和权力结构上的特点。行省制度的创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过程中获得的启示。
2020-02-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矛盾在不断的斗争与妥协中逐步发展。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1) 材料一论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2) 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综合材料一和二,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材料三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 材料三中的丞相制最早创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三省之间运行程序?分散相权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皇明祖训》


(4)材料四中的我朝是指什么朝代?”事皆朝总之”造成皇帝事务繁忙,皇帝后来成立什么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综合材料三和四,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8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级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作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局面的?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制“优”在何处?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2019-12-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10 . 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几经调整变化,于今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一百零三,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地方郡级政区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一直到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政权。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管理上的调整及与前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年地方制度的调整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