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夏商周时期,卜筮影响国政。卜是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根据裂痕来判断祸福;筮则是通过数字的推演并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把物候、农时等归纳进去,以趋吉避凶。殷商时,龟卜地位重于筮占,西周时,占筮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周朝(     
A.摒弃天命观念B.执政理念蕴含理性
C.崇尚儒家思想D.专制王权得到加强
2 . 学术界对殷商时期继承制度总结归纳为一类:即“弟及为主”、“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血缘分封尚未形成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嫡子继承或已存在D.王权神权相结合
2021-12-02更新 | 460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各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将宪法未授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保留给各州。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初期分封的对象类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0-11-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材料二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其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欲使人口繁盛、家世绵长,必须“使子弟佳”,从而徼福避祸。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形诸文字,便形成了一笔丰厚的“家训”遗产。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家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
2019-10-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平叛后,雄才大略的周公旦对国家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周政权派同姓子弟、周室勋臣及异姓姻亲,于远离邦畿数百里乃至数千里之外的要冲地区建国,以宗族分权的形式扩大和巩固姬姓的家天下。这些分布在极其广大地域之内的周系诸侯,以宗法关系为基础,以礼乐制度为纽带,使周王朝在远较“大邦殷”的范围广阔得多的地域内实现了有效的统治,从而为三代之后的中央集权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自马平安《中国政治史大纲》

材料二   这次改革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的公民,称“500斗级”;第二等级是收入达300斗、有养马能力者,叫“骑士级”;第三等级是收入达200斗、有牛耕田者,叫“牛轭级”;第4等级是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称“雇工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这次改革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周公旦“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西周社会在血缘亲疏基础上形成的等级关系。
(2)阅读材料二,指出“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概括材料二的要点。
(3)中国和西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但彼此之间差别显著。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政治意义;②对古代雅典政治改革中财产等级制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

——陈朝壁《罗马法原理》

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 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下之变局”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秦汉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趋势。
2018-1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们、《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