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
2018-01-11更新 | 391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中历史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三
2 .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2017-12-10更新 | 673次组卷 | 33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博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消除诸子矛盾
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实现长治久安
2017-11-07更新 | 159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14年岳麓版高三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二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2017-10-12更新 | 425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商朝人崇信鬼神
C.王权的自我神化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6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2017-10-02更新 | 24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2017-09-09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江口淮阳中学2018-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8 . 董书业先生颇有见地地指出:“凡有封土即有人民,得组织武装,为独立之资。春秋以来,天子之不能制诸侯,诸侯之不能制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家臣,悉由于此。”这段话实际上指出了
A.春秋战国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B.分封制存在的弊端和隐患
C.封建割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D.春秋时期统治秩序混乱无序
9 . 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这反映出西周
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
10 . “西周的宗法制与‘领主分封’互为补充,……是城邦奴隶制向统一的封建古代国家过渡的必然产物。”可见,宗法制(   
A.以分封制为政治基础B.是古代城邦政治的产物
C.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D.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