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8 道试题
1 . 柳宗元《封建论》中指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其论述中涉及的制度有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策》中记载:“禹传益,而以启任为吏。及老,而(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这反映的是(     
A.禅让制的完善B.“家天下”局面的开启
C.分封制的形成D.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礼记》中有“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的规定。然而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平子“祷于炀宫”,向鲁炀公祈祷,并立炀公庙。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封建等级秩序色彩浓厚B.宗法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君主专制遭到极大削弱D.传统祭祀礼仪无人遵守
4 . 西周曾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这些分封对象的共同点是(     
A.功臣B.周王室姻亲C.王族D.古代帝王之后
6 . 西周时期,天子把爵位、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又通过与异姓贵族的世代联姻,将地方异姓诸侯变为周王室的亲戚,以此加强周王室与异姓贵族、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联系。这些做法有利于
A.异姓贵族取得祭祀祖宗的特权B.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维护周王室为中心的统治秩序D.阶层流动促进当时的社会转型
2022-05-12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西周金文中有不少“支子(庶子)不祭”原则的记载。但因社会变迁、家族繁衍迁徙及家族内部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支庶独立祭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血缘宗法原则未被遵守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C.尊宗敬祖思想发生动摇D.宗法制度存在张力
8 . 许倬云先生指出,西周原来只是僻处西方的一个“方邦”,在打败商人后,人少,为治理那么大的国家,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了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了合作共存的态度。这说明分封制
A.具有包容性B.构建了政治同盟C.具有开创性D.避免了权力争夺
9 . 周初分封诸侯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由专门官员来授受诸民土地、部落民众以及表示身份权力的彝器、册封仪式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的原则。据此可知西周册封仪式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间内部的团结B.建立诸侯的责任意识
C.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是甲骨文中“天”“帝”“王”三字的写法及释义。据此可推知,商代
甲骨文今文释义
在甲骨文写法中,“天”字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上面是人的头,“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其本义是“人的头顶”,后引申为万物的主宰
“帝"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像木头架起燃烧的样子,表示祭祀最高天神的痧祭
“王"字在甲骨文中为斧钺之形,当时斧钺是礼器,象征王者的权威

A.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B.祭祀对贵族政治影响比较大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教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2-04-17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九)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