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玉在战国以前曾经是礼的载体,史书有“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等记载,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玉器在商周时成为王赐给诸侯的一种主要礼物形式
B.玉器被“道德化”、“人格化”,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C.商周时玉器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有助于巩固王权
D.玉器制作精美而昂贵,从而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
2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上文中的“师古”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3 . 如图为“颍川赖氏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以历史的眼光看,家谱具有
A.宗法制的特征
B.礼乐制的遗风
C.禅让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痕迹
4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016-11-27更新 | 388次组卷 | 39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016-10-12更新 | 27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2016-12-13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剑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的地位比县高
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
8 . 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