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普遍具有“清官明君”意识,他们会把官吏称为“父母官”,把明君看作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一体观念
C.君权至上意识
D.封建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018-10-11更新 | 235次组卷 | 8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何尊(下图)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在周成王时期,为贵族“何”所作。内底铸铭文:“唯王初雍,宅于成周(洛邑)……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又民。”铭文中“中国”两字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尽管它与现在的“中国”一词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但其意义十分重大。材料中的青铜铭文可以佐证的是

       何尊                         铭文“中国”
A.西周分封制度确立标志
B.青铜器发展、演化情况
C.贵族权力、财富的象征
D.周天子一统天下的意图
2018-10-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周时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国(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所有同祖(族)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内,分别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B.城邑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
D.家族经济决定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
A.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
C.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D.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日:“王觐为可。”由此可知
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
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
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
9 .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2017-11-09更新 | 36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8-2019学年贵州省贵阳二中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这说明西周春秋时期贵族
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
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
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
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