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B.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2018-05-08更新 | 672次组卷 | 38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
C.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2019-10-11更新 | 403次组卷 | 15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1-08-16更新 | 255次组卷 | 6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19-10-12更新 | 389次组卷 | 3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2019-04-04更新 | 471次组卷 | 2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2018-12-11更新 | 516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天命又失天命的客事实中,认识到“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天命不永远固定于一家一姓;天命转移的根本原因,不是祭祀的多少,而是“人事”的兴废,是有德与无德,一再强调要以灭亡了的夏、商两代为鉴。这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
A.国家的兴亡决定于神的意志
B.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敬德保民
C.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D.利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