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山东自古被称齐鲁大地,这源于周初分封时,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旧部,周初参与叛乱,被灭),建立鲁国;姜尚被封在营丘(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建立齐国。这表明周初分封是为了(     
A.拱卫王室B.扩大王畿C.奖赏功臣D.笼络宗亲
2 .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表明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3 . 据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这说明商朝(  )
A.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
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职官分工合作且相互牵制
4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的相同点是
A.是国家治理的形式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与宗法制密切结合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5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50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周初统治者分封诸侯,受封主要为同姓子弟,如鲁、燕等国;异姓诸侯国多为功臣、前代贤王之后和归附小国,如齐、宋、徐等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的目的是
A.扩大王畿的管理范围B.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C.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D.实现直接控制地方
10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根据材料可知周代分封制
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
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2021-09-15更新 | 30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