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周代凡拥有土地且享有名号者,都是享有其领地统治权力的“君主",只是土地有广狭,爵位有尊卑,“君主”的权力大小不同而已。这反映出周代
A.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
C.中央集权尚未形成D.天子未得到诸侯拥护
3 . 西周时,“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即在分封制诸侯、卿大夫有助祭的义务,并通过助祭活动接受上一级君主的政命或政事。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分封制利于加强各级政权的隶属关系
C.国家权力依血缘关系建构D.宗法观念渗透到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
4 .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周人之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王国维

材料三   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为解决统治阶级内部财产与权力继承问题,而实行了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以及有何作用?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5 . 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
A.天子B.诸侯C.士D.卿
2021-11-02更新 | 244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会考训练历史试题
6 . 周初分封时,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同时周统治者还做出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这种做法使西周初期
A.制度保障了诸侯国君的权力B.加强了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
C.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已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了严格的遵守
8 .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2021-10-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9 . 在宗法制度下,周王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及卿大夫等也在一定范围内集政权、族权于一身,而下级贵族乃至普通国人,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被划定等级。这反映了西周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C.民众等级观念强化D.建构起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