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有土地运动,却无土地市场”“土地运动主要是在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进行的”,其方式有封赏、迁徙土著以重分土地、索取、以土地作政治性交换、对土地作政令性调整等。该学者强调当时
A.地主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B.分封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C.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D.土地转让引发社会动荡
3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
2021-08-07更新 | 277次组卷 | 7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华夏认同的形成

材料一 周代早期的扩张示意图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材料二 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这些移民贵族散居各地,每一分支皆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促使诸侯一面相互竞争,一面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徒,造成了各族交结杂处的局面。异族的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华夏民族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颜世安《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域族群》、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周族扩张的方向和区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至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形成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与国君同族的下层国人也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要询问全体国人的意见,国人可以批评甚至废除国君。这说明西周
A.已经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B.形成了完善的中枢决策体制
C.保留了部分氏族民主制传统D.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监察体制
7 . 先秦时期,宗族的个人行为举止都要受到宗法族规、等级礼制的约束。在经济生活中,个体无法独立经营,被牢牢束缚在村社血缘共同体中。这表明先秦宗法制
A.导致了社会各阶层的等级分化B.造就了经济和血缘宗法的结合
C.促成了分封制和礼乐制相结合D.实现了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2021-05-21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9 . 自夏朝确立王位世袭制之后,对于王位的继承有“传嫡”和“传贤”两种继承方式,其优劣也曾长期争论不休,但在西周将“传嫡”确立为主要继承方式,并为后世沿用,这是因为
A.“传嫡”“可以选出最合适的人选B.“传贤”让人心服口服更为理性
C.“传嫡”具有神秘迷信色彩D.“传嫡”有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
10 . 汉字“家”的字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字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
1氏族宗庙甲骨卜辞
2氏族(宗族)西周金文
3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A.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B.道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
C.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