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西周哪一制度的表现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
2 .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政治权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这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礼规定,天子的舞队用八佾(每佾8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这反映的是
A.郡县制B.君主制C.礼乐制D.禅让制
4 . 周初,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殷商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在原有众多“邦国”地域内人为“插队”,新建“殖民基点”,很像是“掺沙子”。这表明西周
A.致力于增强政治的稳定性B.摒弃了前代原有的旧制度
C.实现了对各地的直接统治D.开创了天下为家的新时代
5 . 《诗经·生民》记载:“夏祖女修吞神珠生大禹;商祖女简狄吞玄鸟卵生契;周祖姜嫄踩巨人脚印生弃。”这些传说
A.是研究早期社会的可靠史料B.表明王权具有迷信神秘色彩
C.说明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6 . 商朝中期以前,兄弟之名先后骈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但到了商朝晚期,有“少子辛,辛母正后,故立辛为嗣”的记载。(见《史记·殷本纪》)这种变化可说明
A.“家天下”局面形成B.外戚势力开始萌发
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D.父死子继成为定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020-06-08更新 | 320次组卷 | 109卷引用:贵州省遵义求是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8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
2020-05-20更新 | 1204次组卷 | 98卷引用: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树大分权,子大分家。"分家主要是分财产。在中国古代社会,分家一般都是由舅舅主持。这一习俗
A.确保了个体农业经济的稳定B.意在表明和保证公平公正性
C.体现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要性D.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
10 .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追根溯源,这种风俗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密切关系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0-04-1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非选)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