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1 . 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A.宗法制度B.西周分封
C.当地地理特征D.古代地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
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
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
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
3 .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人对鬼神非常怀疑
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以神为主
C.商朝神权色彩浓重
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
4 . 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在考虑由庶子来继承。这种规定是依据古代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世官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儒家古代爵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说。关于此五等名号之起源,傅斯年先生说“公侯伯子男,皆一家之内所称名号,初义并非官爵”。这说明古代中国
A.政治等级固化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宗法制始终是核心政治制度
C.政治伦理逐渐与家族伦理相结合D.利用爵位制度强化专制统治
2020-05-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C.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D.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7 .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记载,齐灵公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妾名戎子,戎子与齐灵公的另一位妾仲子很要好,仲子生一子名牙,戎子请齐灵公立牙为太子,于是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仲子却认为“废常不祥”。这里的“常”是指(   
A.等级制度B.世袭制
C.血缘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9 . 《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在统治阶级内用“礼”,统治人民之道用“刑”。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说明先秦时期
A.礼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制规则B.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C.儒家思想实际上居于统治地位D.法对平民的约束力不大
10 . 下图为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
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