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据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臣对日:”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耐(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乃立庐陵王为太子。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尚能受到有效制约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不受重视
D.地方诸侯势力强大
2 . 古代中国的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B.《论语》记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3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日:“王觐为可。”由此可知
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
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
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礼记》记载周人饮食生活状况:“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封邦建国
B.中央集权
C.等级分明
D.分权制衡
6 .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2017-10-17更新 | 50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如果过去的商朝臣子很快带着他们治下的领土投降,或者遇到一个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商朝旧臣,周朝就承认他们为封建领主。”材料主要说明
A.“封建领主”具有绝对的优势
B.西周时期宗法制观念逐渐淡薄
C.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D.殷商遗民在西周得到足够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9 . 《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
10 . 《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载“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A.春秋时期,已大量设立郡县
B.早期的县高于郡
C.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
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