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   
A.分封制崩溃B.宗法制强化
C.君主专制制度崩溃D.中央集权制形成
2 . 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这里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请你判断其反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
3 . 《周礼》曾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只能路祭。明代嘉靖皇帝年间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B.宗法伦理的淡化
C.社会发展的需求D.君主专制的强化
2017-02-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中央集权制确立
2018-02-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南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从根本上受下列那一观念的影响
A.重义轻利观念B.三纲五常观念C.宗法观念D.仁政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楚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经衰微
②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④分封制遭到破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7 .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内服、外服制B.周礼C.宗法制D.分封制
2016-11-18更新 | 9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代表参加了乙未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与这段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禅让制D.礼乐制度
9 .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10 .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
A.等级关系B.血缘关系C.臣属关系D.政治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