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就对家庭伦理进行了诸多阐述。《礼记·大传》中有“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夯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材料二   康有为从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出发,对“夫为妻纲”的说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极力倡导男女平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把传统礼教中的“仁义道德”怒斥为“吃人的礼教”。被胡适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则以《吃人与礼教》为题怒斥封建礼教,他在文章中写道:“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这真是残酷极了!……我们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在《说孝》中,吴虞甚至认为“孝的弊端是很多很大的了”。

——摘编自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看法。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应如何借鉴儒家家庭伦理道德服务当今社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
材料二:全国分成10道,划诸暨与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属江南东道辖下之会稽郡及越州。        

――上述材料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政治制度?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当时诸暨所处的朝代。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对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曾作了如下的概括: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而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对于任官资格完全没有财产定额的限制……                                                         

——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材料四:“1689年的这一法案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3)指出材料四中所提及的法案的名称。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们、《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4 .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2017-10-26更新 | 9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言:“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整理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二   公元1620年9月23日,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戴安娜·拉维奇所编《美国读本》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2-10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6 .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观念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材料二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

材料三   
随着大工业的兴起,人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商品生产等市场经济活动,美国的家庭不再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家庭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同时随着社会中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家庭的教育职能转到社会中。……在工业革命以前,家庭发挥生产和分配产品与服务的职能,而工业化则将家庭的这一职能转移到了社会,家庭转而称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心。此外,就家庭的派生职能而言,家庭在宗教、娱乐和保障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相应的社会机构所替代。

——邢瑞《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简述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背景
(2)对比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后西方家庭职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2017·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发展较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这反映出
A.礼是民俗的概括和反映B.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
C.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D.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完全确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可以用孔子评价舜帝的三句话来概括儒家心目中的“三代之治”。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说的是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君主应当作为尊贵的权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君主尊贵而虚其位,君临但不统治,国家的治理权交给贤能之士。这也叫做“共治”。

儒家治理理想贯穿了“三代”之世,而“郁郁乎文哉”的周制,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三代”的文明巅峰,所以孔子说,“吾从周。”至于美好的“三代之治”是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活在儒家的集体记忆中。

——摘编自吴钩《从三代理想看“儒家宪政”的动力》

材料二   西洋君德,视中国三代令主,无有能庶几者;及伊、周之相业,亦未有闻焉。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朝廷之爱憎无所施。

所有黑奴及其子孙一以平民视之,听从自营生理……西洋大国以爱民之心,推类以及异国无告之民,设法以维持之,其仁厚诚不易几也。其勃然以兴,又何疑哉!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夷狄也。

——摘自《郭嵩焘日记》,1877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制”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之治”集体记忆的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对西方社会的观感,并评价其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天子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和“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的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晚清至民国时期开放的公园(部分)

开放时间公园名称原址城市主管机关
1890年愚园私人花园上海
1907年农事试验场(万牲园)乐善园、广善寺北京农工商部
1914年中央公园(中山公园)社稷坛北京中央公园董事会
1928年外滩公园上海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1928年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北平特别市政府
1929年中山公园华商刘歆生私人花园武汉汉口市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因素。

(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发展有何特色,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