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1 道试题
1 . 《荀子·儒效篇》记载某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该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贯穿于夏商周奴隶社会B.它的分封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C.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D.它建立起坚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2 . 商朝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和诸侯王之间是军事征服的关系,对其控制力有限。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分封制度,周王和诸侯王既是政治隶属关系,又是家族内部等级关系。这一变化
A.巩固了周朝的中央集权制度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实现了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D.解决了贵族内部的利益纷争
3 . 伊藤道治在《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一书中指出,“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王畿B.笼络宗亲C.奖赏功臣D.拱卫王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殷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急剧变革。殷人认为其有天下是“天命降监,下民有严”,西周成王则告诫诸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由此可知,殷周之变的内涵之一是
A.走向贵族分封政治B.神权政治色彩消除
C.敬天保民观念产生D.形成家国一体格局
5 . 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反映出
A.中国先民重视宗族血脉之情B.商周时期政治统治十分稳定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6 . 柳宗元认为,“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分封制
A.让统治者素质得到提高B.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C.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D.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王不是不想集中权力,而是条件不允许。说到底,是钱的问题,周王没有通过编户齐民直接控制税收的体制,也不大可能有后世的俸禄制度。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贵族制度建构于编户齐民体制之上B.政治制度的变革依托经济的发展
C.权力集中的根本在于实行俸禄制度D.封邦建国造成西周诸侯分裂割据
8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
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9 . 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即所谓“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周王自称“天子”。关于此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C.诸侯爵位由长子世袭D.分封对象皆是周王室的子弟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