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   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   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

2 . 地方政权组织的建立,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组成部分。

请回答:

(1)在中国古政治发展史上,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创制了不同的管理制度,请列举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图①、图②、图③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

(3)针对上述问题,秦始皇、汉武帝、北宋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18-11-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西方文明发展史看,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明显地保留了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组织的民主制,并在原始民主制转变为奴隶民主制的过程中,不断地削弱和破坏血亲关系,代之以财产和地域关系。以古希腊、罗马为发源地的西方文化体系是在不断削弱和破坏血亲关系的过程中,使原始民主制的形式得以衍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古希腊最早的居民是从欧洲大陆迁徙来的。在古希腊居民中,血亲组织已经遭到了一定的削弱,而且古希腊在城邦形式、发展的过程中,又采取了一系列步骤,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削弱血亲组织。

——曹沛霖《西方民主制的发源及启示》

材料二中国血缘宗族之所以没有解体,也是当时的政治需要。国家私有、严重利益倾斜的政治体制使独裁者一个人无法控制全国。为了维持其既得利益,最高统治者号召同宗亲戚们在祖宗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力量较大的利益集团,以对抗一盘千百万散沙的民众。血缘宗族成员容易联合起来为特殊利益而战的行为倾向与统治者维持既得利益的需要合拍,他们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体系的血缘宗族,使他们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解体,甚至到了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时依然存在。

——陈忠云《古代东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原因的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是如何不断削弱血亲组织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没有解体的具体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血亲组织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政治影响。

4 . 从下面这则材料划出五处有误之处,并在表格中写出正确内容:

西周时候,为了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实行了王位世袭制,将子弟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为了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实行了以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的宗法制。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封建帝王,他在全国推行了郡国并行制,使国家走向“大一统”;他在中央设置了“三公”,其中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为了加强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中书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且对今天仍产生影响。

明朝初年,明成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永远废除了丞相,但造成了政务繁杂的局面。

清代雍正帝时设立了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其职责主要是拟定圣旨,掌握朝廷决策权。

有误之处(请摘抄原文)正确内容

2018-10-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优劣利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刘梦溪《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运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相关史实,对上述结论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对结论中一个或多个因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结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结论,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察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三

                                   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何不同?各自的影响如何?

(3)图三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图四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关系?简述其影响。

(5)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2017-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17至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图1和图2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英、美、法、德在近代以法律条文或宪法的形式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英、美、德三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请简单说明。
2016-11-2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城固县一中高二下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族制度源于宗法制,到了宋代乡村的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材料二:陈永平、李委莎的社会调查报告《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的观点,并列举出材料一中论证该观点的论据。

(2)概述材料二的观点,并列举出材料二中论证该观点的论据。

(3)结合现实分析宗法制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