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四   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皇帝的奴仆而不是你们(指议员)的奴仆!”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在地方上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统一后所建立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2017-1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日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五(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4)据材料五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2017-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4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7-11-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历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7-10-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族人口有七八万,被征服地区人口为100至200万。……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使得土地供给看起来几乎是无限的,这就为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封建制的长期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依靠对宗法这一古老制度的信仰和理解,获得最终形式上的统一。

——摘编自《儒家的理想中有没有民主自由》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把中央官分为三个台阶,其中第一台阶由……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对相权加以限制。

——摘自《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周初期推行分封制的原因。

(2)与材料二中左图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右图制度有何明显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中央机构三公设立的目的。

2017-03-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偿州呆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汽里奇设计的社启州呆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偿州呆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哗《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福利国家”制度也日渐成为社会各个群体批到指责的对象。面时质疑,加拿大各界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指向本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评估和反思。而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尔罗尼执政时代——加拿大费雷泽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沃克认为,时加拿大失业政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对人们成为失业者的支出的太多”。

——《二战后加拿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相比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原因和所采取的措施。

8 . 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2: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3: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1、2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3概括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