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考古发现,西周大多诸侯国的青铜器皿上出现了与周王铭文书写极为相似的文字形式,这不仅在黄河中下游诸侯国出土,而且在南方的吴、越等诸侯国也多有发现。这表明当时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D.工官制下对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仿铜礼器。这反映了东周时期
A.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B.洛阳率先进行变革
C.礼乐秩序遭到冲击
D.贵族政治体制颠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士的墓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仿铜礼器。这反映了东周时期
A.宗法制已经瓦解
B.洛阳率先进行变革
C.礼乐秩序遭到冲击
D.贵族政治体制颠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的铜觚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现表明商代

A.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B.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6 . 197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战国时期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使陪葬品丰富
B.统治者追求物质享受
C.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诸侯王代行周天子权力
2017-12-20更新 | 5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求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郡县制的消亡
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2017-08-29更新 | 238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20年1月,201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在社科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湖北随州曾国贵族墓地入选。其中,曾公求编钟(M190编钟组合见如图)有铭文“(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威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及“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等。据此可知

A.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B.西周完成了政治中心南移
C.南方曾国认同周王的权威D.西周实现了对边疆的控制
10 . 制度建设与多元一体

周人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地处边缘或前哨的封国,无不负有融合异族的任务。晋国奉命安抚夏人和戎族。考古发现的燕国遗址,处处显示周文化与当地土著及北方山戎族群的混合。汉水和淮水流域的封国,成串安置在中原的南方前哨。他们分别与当地土著混合。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1)请写出周人在全国建立“封建网络”的制度名称;结合图文和所学,简述此制度的作用。

到魏孝文帝登基时,北魏帝国已历大半个世纪……但是皇帝仍然受制于两种贵族——豪族:一是鲜卑军事贵族,八部大人对皇帝的意志始终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一是中原的豪族,他们维持坞堡经济,隐匿户口,逃避租调徭役,令国家的税基不足,中央财政力量不大,这反过来使得皇帝更加依赖鲜卑军事贵族。

——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2)北魏是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
2019-12-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