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逋(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现西周实行嫡长子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确保贵族的血统的纯正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2 . 观察下面选项,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①妾一(侧室)大哥(25岁)
②妾二(侧室)二哥(22岁)
③妻(正室)三哥(20岁)
④妻(正室)四哥(14岁)
A.①B.②C.③D.④
3 . 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皇帝制
4 . “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
A.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
B.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
C.“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
D.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019-06-08更新 | 15489次组卷 | 16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7 . 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视家庭建设的五大重要指向”的讲话,他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追根溯源,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注重承风树人的精神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8 .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西周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
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2018-09-05更新 | 409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319次组卷 | 14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2018-01-03更新 | 598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