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礼记.礼运》载,周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表明周代的制度
A.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B.注重嫡长子的社会作用
C.统治体系相对较为松散D.保留禅让制的某些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021-06-09更新 | 11475次组卷 | 8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分封制之下,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得到了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这一现象有助于
A.扩大国家统一局面B.突出血缘宗法色彩
C.调整地方行政体制D.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2021-06-07更新 | 568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许多诸侯不再亲临祖庙“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
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B.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
C.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
6 . 据如表可知,这些方位观念
周人的方位观念出处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左昭右穆”左祖右社”《周礼》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尊省西向,卑省东向"《礼记》
“内诸夏外夷狄"《公羊传》
A.体现了王政的神权色彩B.反映了周人严谨的地理意识
C.规制了周朝的政治秩序D.凸显了基于血缘的族群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
A.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B.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
9 .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10 .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