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2020-12-27更新 | 774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夏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天意,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当时(     
A.王权统治较为稳定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政权更迭较为频繁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3 . 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商王直接统治区域外存在众多“方国”。但方国在被征服,领土纳入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后,不再称“方”:其首领名之日“侯”,不得称“白”(伯),应定期向商王朝纳贡和出兵助讨。这一变动
A.有利于强化商王权威B.表明商王权力高度集中
C.说明方国体制已瓦解D.反映出商朝统治不稳固
4 . 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排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最重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
2020-10-14更新 | 330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学考班)试题
5 .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020-10-10更新 | 264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yi治理、安定)民”。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
A.统治的地域中心B.汉文化影响范围
C.封建政权的称谓D.中华民族的总称
2020-10-09更新 | 556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泉州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2020-10-01更新 | 4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四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
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延续性
B.礼乐制度开始成为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西周政治权力开始出现王位传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0-07-08更新 | 18803次组卷 | 21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020-07-08更新 | 13835次组卷 | 9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