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隶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C.分割相权,加强皇权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 .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先后消灭了臧荼、韩信、韩王信、彭越、英布、张敖、卢绾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赐封九位同姓诸侯王,管理燕、代、赵、齐、梁、楚、淮南、淮阳和吴国,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山国等。汉高祖的做法意在
A.确保政权长治久安
B.用同姓抑制异姓王
C.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D.争取同姓亲族支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宦官本为内侍,是不许过问朝政的,但是宦官亲幸的身份,又每每使他们成为帝王施政的工具,东汉是封建生产关系迅速发展的时代,食封制度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制度之一,西汉功臣勋戚都有食封制待遇,而宦官不得食封。东汉和帝时宦官郑众除掉外戚窦氏,首次获得封侯恩宠,之后宦官食封愈演愈烈。宦官们“专树党类,欺国蠢政之事,不可单书”,这伙腐朽不堪的贵族地主集团终于把“中兴”二百年来的东汉王朝戳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编自刘修明《东汉宦官集团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宋代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大都较大,极少出现东汉娃娃皇帝,宋代对科举制做了很大的改善,政府大大增加了取士人数,为天下读书人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为官之路,很多人不用通过宦官去维持生活或进入官场,宋朝时出现了文官独大局面,而文官更让皇帝放心也便于皇帝控制,加之文官易形成不同政治势力,互相斗争,皇帝制衡权术中相应也就少了宦官集团。因而宦官在宋一代基本未干预治

——摘编自阳全平、胡雪梅《谈宋代少宦宫干政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东汉、宋朝宦官在政治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宦官干政的认识。

5 . 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是基于
A.秦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差异B.吸取秦朝灭亡的原因
C.为了打败项羽的需要D.刘邦的中庸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历朝皇帝不仅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
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
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2018-04-12更新 | 644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8 . 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给事中4至10人不等。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当时规定,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据此判断,明代六科给事中类似于
A.秦汉时期的九卿B.隋唐的门下省
C.宋初的中书门下D.清朝的军机处
2018-04-03更新 | 70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2018-04-01更新 | 23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