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后期,“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韩愈也自称:“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科举成为享有经济特权的依据
B.科举有利于造就新的社会结构
C.唐代后期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
D.唐朝科举制越来越受政府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128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
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贫民
69.6%6%15.7%8.7%

A.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削弱了身份世袭制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3-22更新 | 69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印刷广告创造了条件,印刷品广告开始出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时期济南制造细针的刘家针铺的一块广告铜版,铜版半尺见方,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字样,中间是月宫白兔捣药图案,下边有“认门前白”、左边有“兔儿为记”8个字,下面还有说商品质量和购买办法的7列28字,这是我国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保留下来的广告铜版。

——摘编自吴凯《北宋时期汴梁的商业广告》

材料三   早在殖民地时期,新大陆的人民在广告事业上就表现出一种在陈旧的欧洲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激情。在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洗礼之后,率先完成了对传统广告的突破。世界上最早专业广告公司、最早的广告代理制度和现代经营模式都出现在美国。

20世纪20年代以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洗礼后的美国,迎来了第一次决定命运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随着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的广告事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杰克逊·李尔斯(美)《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解读宋代进士人数与各地印书种数之间的关系,概括印刷术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北宋和美国广告出现和发展的背景。

(3)据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让留日人数锐减
B.推翻清政府是留学日本的内在动力
C.科举制度的废除推动留日人数激增
D.日本取代西方成为中国的学习对象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下列“和县行政建制沿革”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和县行政建制沿革
周朝春秋属吴国管辖
秦朝置历阳县,九江郡所辖
汉朝属淮南国
唐朝名为和州,属淮南道
宋朝属淮南西路,后属庐州路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B.九江郡郡守由吏部直接任命
C.汉朝分封的王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宋朝时和县行政长官一般为文官
2017-11-22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1 第1单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 . 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9 .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10 . 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
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2016-10-19更新 | 178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