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2-11-10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三省的施政是以皇帝的诏令来体现的,即中书、门下两省以皇帝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诏令的制作相当缜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代
A.三省在运行机制上被纳入同一轨道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C.中书、门下两省成为全国行政枢纽D.三省制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表为唐宋元时期南北方状元数量对比表(单位: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唐代宋代元代
南方21418
北方477310

A.古代状元统辖三省六部
B.唐代科举内容不断变化
C.宋代中央分割地方权力
D.元代科举影响大大缩小
2018-10-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元朝行省制是元政权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而实施的
B.地方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两重属性
C.行省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是因为该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代确立郡县制之初,全国共有36个郡;秦王朝灭亡之时,加上京师地区,全国也仅有49个郡。至西汉末年,全国已经有103个郡,是秦末的两倍多。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汉代
A.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疆域面积成倍扩大
D.中央管理地方的力度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

——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