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职官》一书中有这样的总结,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而在新旧《唐书》中记载的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A.维护了儒学主导地位B.消除了阶层流动限制
C.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D.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
2023-10-26更新 | 66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评价元朝行省时指出:“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行省(     
A.掌管国家一切军政要务B.管辖范围广阔但无自主权
C.长官不再由中央直接任命D.行使权力受中央制约
2022-12-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 .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次年,成德、卢龙两镇发生兵变,河北三镇相继叛唐,其他藩镇也陆续恢复割据,“元和中兴”的统一局面遂告终结。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B.牛李两党的激烈交锋
C.外戚宦官的交替干政D.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6 . 下列三张中央官制示意图,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初,朱元璋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中增加了自己的著作《御制大诰》,一度下令删除《孟子》中约三分之一的章节,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并将孟子牌位逐出文庙,令其不得配享。朱元璋此举旨在(     
A.削弱儒学的主导地位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选拔实用型政治人才D.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     
A.体现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
2022-07-06更新 | 1620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这表明元朝(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C.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D.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2022-07-05更新 | 297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西晋时规定,一品官可占有田地5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0人;五品官可占出3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人;九品官可占田10亩,荫衣食客1人,荫佃客1人。这一规定(     
A.加强了对世族门阀的控制B.保障了士族地位的稳固
C.使中央收回了人才选拔权D.促使土地私有现象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