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2-11-10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变化情况表,对表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清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德行成为清代选官的主要标准
C.甲午战败加剧了卖官鬻爵现象D.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是重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各项中,对该制度解读正确的有
①使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和公开②选官标准为家世、道德和才能
③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进行推荐④推动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尽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十分严密,但官吏腐败却久禁不治,贪官历代有之,尤其到王朝末期,几乎无官不贪,无吏不污。下列各项中,对此现象的成因解读正确的是( )
①监察机构只是皇帝的御用工具
②监察权与行政权合并不独立行使
③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④专制制度的本质影响监察效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宋代十分重视财经工作,对理财机构赋予很高的行政地位和很大的权力,其中央机构称“计省”。下列选项中,对“计省”的解读恰当的是
①“计省”的长官为三司使 ②“计省”即尚书省
③“计省”习称政事堂 ④“计省”起到了分割相权的作用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 . 学习古代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贡献。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郡县制或分封制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是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①有人认为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治理。②有人认为郡县制可以“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避免因子孙不肖带来灾难,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根据冯辉、齐书深《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整理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整理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方观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方观点予以阐释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后者的职能。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7 . “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又有部刺史督察之,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2019-10-23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