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

县别
党派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
共产党员2456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素合计
No.%No.%No.%
1196~21938291914.57456.5131
2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
3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
4西晋265~2898446.26736.83117182
A.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B.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
C.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D.地方操控了人才的选拔
2022-06-07更新 | 1038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2021-11-01更新 | 201次组卷 | 3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枢机制杜绝决策失误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2021-1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综合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曹魏、西晋时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历史时期出身不同门第占总数比例(%)
高门一般士族寒门
曹魏61.66.332.1
西晋54.235.610.2
A.世家大族社会影响巨大B.优秀官吏被大量选拔
C.社会阶层流动不断加强D.九品中正制功能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 
项目高官贵
戚子弟
中级官
僚子弟
下级官
吏子弟
普通士人合计
汉代官僚民族子弟23.9%8.7%13%10.9%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7%8.7%2.2%23.9%43.5%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7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科举制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1、图2、图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1、图2、图3任选两图,提取图中科举状元籍贯分布等信息,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9 . 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
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