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指出,汉代遵循“先王公卿之胄,才则用,不才弃之”的选官原则,实行以“孝廉”为核心的察举制,在数百年实施过程中突出了“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等选官标准。这些做法(       
A.引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促进了人才的灵活使用
C.激发了士人的参政意识D.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4-03-19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2024-01-20更新 | 61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     
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6 . 汉武帝时,大司农颜异在家中与一客人谈话,来客谈到武帝下令制造的“白鹿皮币”。颜异对客人所议之事什么也没有说,仅仅是嘴唇轻轻动了一下,就构成了“腹诽”罪,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当时(     
A.君权强化B.刑罚严苛C.思想一统D.吏治腐化
7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241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知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建国初期因袭唐代宰相独立判事使用堂帖的旧制,后宋太祖因“赵韩王在中书,权任颇重,故当时以谓堂帖势力重于敕命,寻有诏禁止”。宋太祖这一措施(  )
A.缓和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降低了朝廷的权威
C.导致中枢权力争夺的激烈D.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2023-10-24更新 | 63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据此可知,唐朝(     
A.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皇权
C.中枢机构设置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10 . 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官侍从左右,参与决策,称为“中朝”或“内朝”,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A.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B.导致了中央行政紊乱
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D.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
2023-10-16更新 | 57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蓝天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