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1080年,宋神宗“始置六察司于御史台”,按察京师的所有官府机构,督察的情况,每个月要向皇帝报告一次。如果上任后百日内无所纠弹,则罢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反映了(     
A.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集团内部的斗争激烈
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中举的都是底层民众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选拔了大量实用人才D.加强了北宋的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察举制下已经出现了秀才、明经等考试科目。隋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后增加经世致用的考查内容,最终形成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立的选官制度。这主要有助于隋朝(     
A.打击地方势力B.强化儒家教化C.形成向学风气D.选拔实用人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卫瓘曾上疏称中正“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惟以居位为贵”;刘毅《论九品有八损疏》第一条也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A.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使门阀世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D.阶层固化局面得以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70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以下四幅图片展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举孝廉图(局部)

进士题名碑

两江师范学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2-1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元朝中书省除了处理全国政事外,还直接管理着庞大的腹里地区,其面积大致包括今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等地区,共辖路二十九,县三百四十六。其所掌握的土地、人口、财富远非任何一行省可比拟。这体现了元朝(     
A.中央实力强大以维护统一B.中书省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C.各行省互相牵制以加强集权D.区划犬牙交错防范地方割据
2022-11-1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形同虚设B.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
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