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官侍从左右,参与决策,称为“中朝”或“内朝”,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A.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B.导致了中央行政紊乱
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D.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
2023-10-16更新 | 5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29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     
A.地方监察制度形成B.出现中朝与外朝的划分
C.扩大了诸侯的势力D.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汉魏以来, 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士族”。这一群体(     
A.是南北朝割据动荡的根源B.对限制皇权有一定作用
C.利用九品中正制维护特权D.改变了当时的中央官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两个原则划分的:一是山川形便,另一个是犬牙交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割据。材料所指的是(     
A.秦朝郡县制度B.汉朝刺史制度C.辽朝南北面官制D.元朝行省制度
6 .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据史书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据此可知(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
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8 . 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造成唐朝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设刺史B.设都护府C.设三司使D.设节度使
9 . “简”述千年往事,简牍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从秦汉简牍中当时官吏出行的留宿地来看,既有县乡之地,亦有关邮之所,这些都是文书传递者往来所经交通站点。据此可知,秦汉帝国(     
A.想要密切各地间的联系B.郡县制度得到发展
C.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D.建立完备的监察制度
10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2-12-19更新 | 233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