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7 道试题
1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 . 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官侍从左右,参与决策,称为“中朝”或“内朝”,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A.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B.导致了中央行政紊乱
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D.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
2023-10-16更新 | 5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0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4 . 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3)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2023-02-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2023-02-03更新 | 404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时,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孝廉,互称为“同岁”。后广汉太守将段辽叔毫无节操的长子举荐为孝廉,没有受到丝毫阻力。据此可推知,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威胁
C.察举制失去了最初功效D.宗法制得以发展与延续
2023-01-04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12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