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诏:“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摘编自《后汉书·顺帝纪》

材料二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

材料三   

朝代

录取进士总数朝代总年数

宰相总数/进士出身数

唐代

6646

289

368/126

北宋

18523

167

224/204

——摘编自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科举制产生的社会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
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
A.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B.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
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020-02-02更新 | 323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元代的行省划分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划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抑制割据以加强集权D.扩大元朝的统治区域
2019-12-22更新 | 456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刺史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据此可知,刺史
A.直属中央位高权重B.能够决定官吏升迁
C.可以监察文武百官D.重在维护中央权威
2019-12-04更新 | 368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奉节县夔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