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晚唐五代时期,在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方面,除中书门下省的复核和复试制度之外,中央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证科举的公平,如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度。此外,在唐前期科举制度刚施行时,就有相关法律做保障,而且该法律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执行。中唐以后,中央对科场违纪的惩治明显增强。中晚唐明确规定,由御史台对科举考试进行监察。御史台专门负责执行锁院任务,监察考官、举子的违纪行为,查办科场案件和相关纠纷。

——摘编自金滢坤《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

材料二   宋承唐制,并对科举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时达到了极盛。两宋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是中国历代取士最多的王朝。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使“及第”(考中录取)之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此后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到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此,凡省试合格,殿试就只有名次之别而皆成进士了。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宋淳化三年(992年)以后,相继建立起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五代时期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代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举取士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0·浙江·一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当时所能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以镐京和洛邑为两个焦点。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其主要目的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实际上它具有武装部落殖民的性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成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

——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朝“封立了很多诸侯国”的主要类型,并概括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简述行省制度设立的意义。
2020-04-22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20年3月高考选考联考历史试题(C)卷
4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制度始行于哪一朝代?选拔标准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及其主要特点,并概括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5)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2019-11-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据材料二回答隋唐选官制度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2019-12-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必修)试题
6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代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的进步性?
2019-10-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材料二   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

材料三   (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清·梁章钜《枢垣纪略》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反映出什么本质问题?
2019-08-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9 . 廉政建设需要制约权力,进行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刺史)秩卑权重,以卑临尊……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相互制约平衡)之意也。

——《中外监察制度简史》

材料二   所谓“五权”,是指除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看到了三权分立学说的不足:由议会掌管监察权,不利于权力的相互制约,容易造成“议会专制”;没有明确的考试制度,导致“任用私人”和“盲从滥举”。……根据孙中山设计的五权宪法,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组成,五院皆对国民大会负责。……他提出的五权分立、权能分治、以权治能等思想……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伟大创新。

——王华的《制度设计中的创新与缺陷》

材料三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83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国家机关的干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31条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3条宪法第五条增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习近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主要职能和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评价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3)根据材料三,你对新中国廉政建设有何认识?
2019-07-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充县义兴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于政治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