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023-10-30更新 | 7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29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面诗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A.分封制B.均田制C.察举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     
A.地方监察制度形成B.出现中朝与外朝的划分
C.扩大了诸侯的势力D.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在保留秦代驰道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驰道路线,如西汉开辟了通往西北边疆的回中道;东汉开辟了以洛阳为中心,通往蓟城(今北京)、东南地区的驰道。汉代政府此举旨在(     
A.加强边疆军事防御B.提高文书传递效率
C.完善道路交通体系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据史书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据此可知(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
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A.汉代刺史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
C.明代三司制度D.清代督抚制度
8 . 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入”,“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当时(     
A.守内虚外B.崇文抑武
C.藩镇割据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10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