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的实施
A.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B.体现了分封制的持续发展
C.保证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长期繁荣D.对元朝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020-03-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届高三3月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11-11更新 | 335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有三人是科举出身;高宗一朝41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进士。这反映唐朝(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便捷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特权。这导致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君主专制日益削弱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郡县制度彻底瓦解
2019-07-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第五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为西汉初诸侯王国分布图,从汉高帝到汉景帝诸侯王国的变化体现了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激化
B.中央对地方控制有所加强
C.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D.颁布“推思令”初见成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书》载,刘贺被废为海昏侯,遣返昌邑国,并“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一些器物带有“昌邑”铭文,如“昌邑食官”等。据此可知
A.传世文献如实记载历史事实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传世文献
C.考古发现真实再现历史事实D.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互补互证
2018-05-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下列对此段史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北宋当时不存在外忧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未奏效
C.宋代政府多奸臣当道
D.太宗仍将巩固专制集权作为首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密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精神
B.阻断“寒门”学子的科举道路
C.兼顾人才在试场之外的表现
D.扩充选官标准,扩大选拔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