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些措施
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
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
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
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2 . 下面左图是唐初10道图,右图是元中期11行省图。对比二图可知,元代的行政区划
A.多以山川形势为界B.便于地方政府治理
C.加强了地方文化的认同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 .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
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2019-09-29更新 | 84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隋唐时期该“发明”创设的出发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选拔优秀人才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2019-06-07更新 | 370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南六校2010届高考模拟仿真联考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早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刘邦即下令免除曾支持战争的蜀汉民众两年租税,对关中从军作战者全家免除徭役一年。这一举措。
A.延续了与民休息的方针
B.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
C.决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D.汲取了秦亡的历史教训
2019-06-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岳阳市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士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
A.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B.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矛盾
C.表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
D.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
2019-05-22更新 | 640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清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
A.重视学识,轻视德行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
2019-01-30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10 .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2019-01-25更新 | 3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