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29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C.租庸调制D.奏折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6 .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     
A.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B.在边镇重要地方增置军镇
C.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D.派文官担任地方各州长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据史书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据此可知(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
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A.汉代刺史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
C.明代三司制度D.清代督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10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2-12-19更新 | 233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