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粗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我国今天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一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三个角度进行说明。
2 .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影响是什么?
2020-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不作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材料一中两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4 .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物一:漆盒


秦“蕃禺”漆盒盖(图1),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昌”二字烙印。“蕃禹”即番昌(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那的那治所在,这是“蕃踢”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1)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文物二:印章


“拱圣下千都虞候朱记”(图 2)是北宋初年的禁军铜印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军政机构进行了改造,禁军不设最高军职,分为侍卫司等三个部分,号称“三衙”,三衙的指挥官均由皇帝任命。“拱圣”为侍卫司马军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统治者改造禁军的措施及其作用,并补充宋初在军事方面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建筑三:故宫

在故宫保和殿后面,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图3) 这块石雕长 16.57 米,宽 3.07 米,厚 1.70 米,重达250 吨(未雕刻前的石料更是重 300 吨),在紫禁城所用石料中最大。这块巨石是修建紫禁城时,从北京房山大石窝运到紫禁城的。



(3)2020 年是故宫建成 600 周年,指出故宫是在哪个封建王朝建成的?并简述这个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4)据初步测算从大石窝到故宫的距离约 80 公里。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时代,这么远的距离,这么重的石料,该怎么搬运的,请你设计一条合理方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020-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主要政治目的及效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注:增减)”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演变分别呈现怎样的趋势?
2020-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学会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重要标志。请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2)三省六部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完善到图二中的程度是在哪一朝代?当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3)图三中的政治结构设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哪一朝代?为了维护这一设计,这一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何种政治措施以加强皇权?
8 . 如下图,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反映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中央官制的完善
C.选官制度的完善
D.君主专制的加强
9 . 下图是我国几个不同朝代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史实相符的是
A.图②中的官员与图①相比由于人数众多,大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太低
B.图③中的政权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少数民族事务。
C.图④所示朝代的政权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D.图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符合历史时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