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6 道试题
1 .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府)县二级,后为路、州(府)县三级。全国始为十五路,历相继分西川等路为两路,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级路全盛时有26路、30普通府、254州、1231个县。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A.体现了两宋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地方的防务力量
C.提升了京畿地区的地位D.完善了政府的层级机构
2 . 东汉末年,曹操打破察举制桎梏,施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而魏文帝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确立兼重“德”“才”的九品中正制,该制度沿用了近四百年之久。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蕴含着一定合理成分
C.使选官实现公平公正D.巩固了曹魏政权统治
3 .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议政体制。在议政过程中,若持不同意见,可上书驳论,陈说己意。议郎虽在众官中位居最末,却是参议朝政的重要力量,具有一定话语权。这说明秦汉时期(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B.皇权受到有效的制约
C.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D.出现“共和行政”局面
4 . 下表所示是唐朝部分官职的职能情况。这种职能分工(     
尚书令一员,正二品。武德中(唐高祖年间),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
左右仆射各一员,从二品。掌统理六官,纲纪庶务,以贰令之职。自不置令,仆射总判省事。
门下侍中二员。武德定令为正三品,大历二年(767年),升为正二品。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
中书令二员。武德八年,太宗加中书令。本正三品,大历二年升为正二品。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
A.保障了中央决策合理化B.有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2023-10-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阶段检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谏议制度自产生伊始,就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据《隋书》统计,文、炀两朝有谏议记载的共61次,其中,文帝朝纳谏率为84%。唐朝时期,谏议制度逐步规范化,谏议形式走向多样。“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都与统治者积极纳谏有密切联系。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权力的行使得以规范化B.谏议可弥补君主专制的缺陷
C.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D.谏议有浓厚的原始民主色彩
2023-10-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襄黄恩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跑出醋碟者,谓之虾生。岭南西道,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这段史料记载的是哪-朝代的历史(     
A.西晋B.唐朝C.宋朝D.元朝
2023-10-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3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省并州县的同时,“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贞观八年,向十道派出 使职。剑南道巡省大使“激浊扬清,甚获当时之誉”;李袭誉为“江南道巡察大使,多所黜陟”。唐初“道”和“使职”的设立(     
A.有利于推动文官政治的形成B.发挥了监察机构的有效作用
C.体现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化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9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17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